做股票投资,进行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和上市公司调研非常重要,是最基础的工作。但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观察影响股票市场和公司股价的各种因素,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把握投资时机。
因此,我们在选择投资品种时需要分析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来自于哪些因素,具体有哪些因素会驱动股价上涨,在捕捉这些驱动因素时,我会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方面,我们重点考察三大驱动力,即政策驱动、成长驱动和资本驱动。
首先是政策驱动。A股一向有政策市之说,足见政策驱动的重要性。鉴于能影响股市的政策层出不穷,但力度与持久性却差异悬殊。分析某项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大小,可重点考察政策新度、战略高度、持续久度、执行力度等标准,即政策的提法是否具有创新性,国务院是否有正式文件,或者中央高层有明确的讲话或动作,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是否在根据中央精神持出台相关政策,政策目标是否清晰,以及具体可执行性等。例如,今年的新能源汽车板块行情的高度和久度明显强于2010年那波的新能源汽车行情,正是因为这两轮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在以上“四度”的标准上有显著的不同。
其次是成长驱动。费雪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成长起来的投资大师,1955年他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虽暴跌80%,但几年后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1960年代中后期,费雪开始投资摩托罗拉,持有21年,股价上升了19倍。巴菲特自称流淌着85%格雷厄姆和15%费雪的血液。他在1970至1980年代因为消费类股票的投资成功被称作股神。当时美国社会正向消费转型,他1973年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随后几年里公司利润年均增长35%,10年之后他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翻了5倍。以比尔米勒为代表的基金经理,在1990年代投资科技和网络股而功成名就。对戴尔的坚持和重仓,给比尔米勒带来的丰厚回报,戴尔也成为1990年代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
从投资大师的成名股看,成长股选择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快速成长的企业一定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选择成长股的核心就是设法把握未来大趋势,大趋势推动的变革最终带来公司成长和投资机会。成长股应能跟上时代潮流,与社会变迁方向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应符合技术进步,掌握核心技术,与时俱进;其商业模式独特,能整合各方资源,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当前,成长驱动的主要方向包括人口周期变化所带来的老龄化和人工替代主题,居民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品牌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主题,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清洁化和智能化主题等。在具体操作层面,成长股的选择主要看渗透率和市销率。
第三是资本驱动。资本驱动包括海外资本市场的动向、国内行业并购,以及国有股权改革。例如,2013年下半年,Google连续收购了9家机器人公司。 2014年上半年,Google又先后斥资32亿美金和4亿美金收购了两家智能家居企业。国际资本市场的这种动向,成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自下而上方面,我们需要从上市公司层面进行研究,要看上市公司是否有积极的举措,具体策略包括业绩加速、定向增发、重要股东增持、股权激励、解禁诉求等。以股权激励为例,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向市场发出积极信息,首先体现的短期效应是能立即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将大大增加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和持续性。此外,如果业绩条件较高,为了达到股权激励的目标,公司采取并购重组外延式扩张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不断吸引长线资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