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市场整体先扬后抑,特别是临近年底的这段时间表现较为低迷,市场已低至2022年4月底及10月底时的阶段性底部附近。2023年国内经济几经起伏,四季度再次放缓,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线,内生需求不足;地产销售依然低迷,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压力犹存;社零增速继续抬升,但两年复合增速仍处于低位。不过积极因素显著增多。一方面,国内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继续的加大,各地继续放松购房限制,新增发行万亿国债;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积极,叠加北上等一线城市地产需求侧政策优化,多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国内稳增长政策仍在积极发力。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的信号进一步明确,美债利率、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人民币汇率走强,而中国权益类资产对此暂时反应不足。 ??2023年四季度A股多数指数下跌,沪深300指数下跌7%,上证指数下跌4.36%,创业板指下跌5.62%,万得全A下跌3.84%。地产链回调较多,煤炭、电子、农业为少数上涨行业。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是由经济的边际走弱叠加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但更多是信心的问题。估值角度,沪深300指数的股债比超过2倍,历史上该比值超过2倍时市场均为底部区域,当前部分指数历经调整后再度显现极端估值。从资金层面来看,北向资金在人民币贬值、较长时间下的高利率、经济预期回落下大幅净流出,对A股市场的资金面带来较大影响。尽管未来经济的弹性可能仍然不足,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具备极强的韧性,对国内的平稳运行保持信心。 ??本基金在四季度主要增加了电子、券商、通信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减持了新能源,但仍然对新能源保持了明显的比例,总体聚焦在战略新兴产业上面。从中长期视角看,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仍然是高增长公司的集中区,虽然部分板块中短期的增速有所下修,仍不乏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卓越的治理机制提升盈利能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优秀公司。展望明年,我们认为财政扩张是扭转信用周期和疲弱增长局面关键和对症的抓手。本基金将继续坚持基本面投资策略,紧紧把握行业景气趋势,并结合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精选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