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二季度,受到“解放日”关税事件冲击,无风险利率快速回落后小幅震荡。4月初受到对等关税冲击,中美脱钩演绎,无风险利率快速下行,避险情绪驱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月末的1.80%骤降至1.61%,抹平一季度全部抬升,曲线快速“牛平”,其中,长端利率降幅大于短端,10年-1年期限利差压缩至20BP以下。而5-6月则回归低位震荡,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落地后政策博弈结束,进一步宽松空间缺少想象力,另一方面随着日内瓦会议贸易战阶段性告一段落,波动率显著下降,市场预期贸易和谈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资产对贸易谈判反复定价逐步钝化,收益率在1.60%-1.70%区间窄幅波动,曲线6月牛平向熊陡过渡,短端受资金利率企稳支撑,长端因财政发力预期承压,利差小幅走阔至25-30BP。 政策面上为了应对外部潜在冲击,央行5月推出了一揽子的货币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政策利率(OMO、MLF)下调10BP,LPR也同步跟进。但是从二季度央行例会表述看,首次强调“从宏观审慎角度评估债市运行,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释放遏制利率过度下行的信号,同时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新增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进一步货币宽松进入空窗期。 资金面上走向宽松,DR007中枢从一季度的1.93%降至二季度的1.68%,银行间流动性也回归宽松。内部伴随着5月货币政策的生效,且为应对外部贸易冲击,整体基调偏向维护宽松的资金环境;外部由于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稳中偏强,减少了汇率对银行货币政策的掣肘。同时随着补充资本和降准落地,结束一季度“开门红”后大行存贷缺口压力减轻情况下,资金融出意愿增强,银行融出水平修复到2万亿以上。 二季度宏观基本面错综复杂。整体来说GDP仍然有望实现5%以上增长。其中出口受贸易战影响波动大,4月“抢出口”推高增速至12.4%,5月受关税落地影响回落,6月根据集装箱数据预测前低后高,前期仍然受关税影响,后半月又有脉冲修复。内需分化,房地产仍然疲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仍然在-10%的水平;受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影响,家电和通讯器材仍然有高增长。从制造业PMI环比上行,EPMI、BCI环比回落,说明大企业信心韧性强于小企业,而政策支持的“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也还在扩张区间。但是价格指数仍然不容乐观,PPI降幅走阔至-3.3%,CPI也仍然在负数区间。 总体而言,二季度市场在外部风险事件冲击和内部需求走弱大背景下,避险叠加货币宽松,债市收益率中枢显著下移,带来债市阶段性修复后震荡行情。本产品维持了积极的杠杆和久期,强化了信用债的利差压缩价值,积极进行信用债配置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