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基金

旗下基金

专栏:自下而上为正,前后兼顾出奇

时间:2015-04-28

回顾2014年的行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14年1季度以小盘成长为主,延续了2013年结构性牛市的行情;2季度处于普跌状态,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下滑过快,央行态度虽有所变化但是没有采取明显宽松措施。进入3季度,市场普涨,主要是来自流动性的改善,沪港通的预期,四中全会改革的预期,其中最重要的分水岭来自第4季度央行的全面降息,这次降息导致以金融板块为首的蓝筹股的一支独秀,小盘股出现下跌。
  201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行积极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政策基调主要偏宽松,并推行多项举措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政府坚定深化改革,稳定增长。总体来说,宽松的政策对2015年的市场预计会有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不过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2013年小盘股大幅上扬,2014年大盘股快速崛起,如果2015年保持继续大幅上涨的势头,我们需要关注产业资本减持的情况、融资融券工具对市场助涨助跌的作用,并警惕增量资金大幅度撤离的风险。
  自上而下挖掘行业,自下而上选股增强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选股策略。其中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政策驱动,资本驱动,成长驱动。自下而上的增强主要使用业绩加速、定向增发、股东增持、股权激励等策略精选个股。
  从政策驱动的角度出发,未来投资的重点应关注医疗信息化,机器人,环保,云计算,能源领域,国家制定“走出去”战略和“十三五”规划战略中具有较高的战略高度板块。“走出去”的战略是结合我国目前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情况下,输出资本,输出产能。这种战略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持续性,虽然现有板块涨幅已经比较大,但是一旦调整充分,依然有关注的必要性。“十三五”规划战略的核心关键词是向工业强国转型,也就是对我国原有优势进行强化,这种细分领域对主题投资有一定的启示。

  从资本驱动的角度出发,应重点关注以下线索,一是与大股东存在同业竞争,二是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曾经做出承诺,三是公司的股东已经进入央企改革或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公司。资本驱动本质在于推动国企上市公司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层面都很有动力深化国企改革,预计2015年会在多个领域推进,出台相关的改革方案。资本驱动涉及到全行业,如果这一主题启动,再加上政治层面推进,预计会形成全面开花的格局,从而推动市场上一个台阶。

  从成长驱动的角度出发,应重点关注互联网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和工业4.0等领域。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离不开金融改革,而对于延续多年相对封闭的我国金融体系而言,互联网金融无疑是激活这轮改革的一条“鲶鱼”,倒逼金融业进行自我革新;未来十年中国进入老龄化加速、老龄化率陡峭上升的状态,2025年老龄化率预计可能达到30%,移动医疗作为对现有医疗资源的一种优化,有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和地域分布不均的缺陷,再加上产业资本的推动,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工业4.0是在大的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包括电动汽车,家电,建材,都在互联网化,值得关注的原因是其市场潜力大,同时也与我国制造业转型方向一致,具有鲜明的成长特征。

  对于2015年市场走势判断,我们认为:由于市场的性质已经由原来的结构性有效市场转变为趋势性有效市场,存量之间的博弈演变成增量资金推动的行情,我们在投资方向上应把成长性主题与周期性主题进行结合,投资上需保持积极思维。从市场格局来讲,市场持续、快速上扬的格局可能已经改变,未来预计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多震荡,所有的投资主线会逐渐展开,二是较大的波动,原因可能是与目前我国融资的余额超过1万亿有关,另外要注意防范风险因素,比如经济层面的因素,外围市场的因素。
  体现在投资策略上,“自下而上为正”强调从国家战略规划、国企改革、互联网巨头合作三个角度筛选标的。“前后兼顾出奇”则强调从三条主线筛选行业性机会:一是强势股的板块,主要以大金融板块为主,具有短周期的惯性;二是重点关注于供给收缩,成本下降可能给行业带来盈利机会,特别关注涨幅不大的板块;三是在处于估值洼地的板块中挖掘向上弹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