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经济在消费托底及出口、基建和新经济拉动下,经济韧性较强,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加速复苏,全球贸易也出现了强劲的反弹,全球贸易复苏也为17年贸易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流动性方面,虽然一些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所转向,但总体而言,全球利率依然维持绝对低位,流动性充足,经济强增长和市场低利率催生了2017年全球股市大牛。2018年美联储开启缩表及渐进加息的模式,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四大央行的货币将整体呈紧缩态势,长期推动收益率上行。 本基金主要通过量化模型作为投资交易决策的依据,采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量化加权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力争获取超额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 2018年本基金将继续采用量化策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通过科学的量化模型研究体系、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力争超越基准,取得超额收益。 2017年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杆影响下,大盘走势低迷,4-5月沪深300下跌5.1%;下半年在业绩推动下,大盘震荡上行,沪深300指数全年收益21.38%。市场风格分化较为严重,龙头白马股主导行情走势。资金面上,金融去杠杆延续,流动性保持紧平衡。2018年国家货币政策基调仍然要求稳中求进,保持稳健中性,延续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预计将贯穿全年。 虽然监管仍然以防风险为主,但优质权益类资产已具备配置价值,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四季度市场先扬后抑,国庆后市场在定向降准和外盘强劲的刺激下延续三季度涨势,在大蓝筹带动下,大盘创下3400点的年内新高;十一月上旬后,在金融监管不断深化、债券市场波动、10年国债利率屡创新高、美国减税法案的通过强化加息预期、年末资金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陷入持续调整,最终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下跌1.2%和4.5%。从结构看,中大盘表现较好,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7.0%和5.1%,而创业板综指和中证1000指数则分别下跌9.4%和10.5%。从行业看,消费板块一枝独秀,食品饮料、家电和医药行业涨幅排名前三,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在资金追求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估值切换提前到来;二是随着10月经济数据疲弱,三季度强势的周期板块大幅调整,资金有调仓需求。另外,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石化板块也涨幅明显。其次,金融板块和地产板块由于机构配置相对不足并具备估值优势,在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防御价值凸显,在四季度整体实现正收益,而以有色为代表的强周期板块以及以计算机行业为代表的高估值成长板块在四季度表现最差。 本基金在四季度的仓位保持在80%以上。从持仓结构来看,本基金倾向于均衡配置,自下而上选股,着重考察个股业绩增长与估值的匹配情况,在周期板块中主要关注竞争格局较好的中游行业,如建材、化工等,以及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金融、交运和公用事业等,在消费板块中主要关注白酒、家电和家居,而在成长板块中主要关注以电子和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四季度本基金增持的行业主要包括石化、银行和地产等,减持的行业主要包括偏成长的电子和汽车等,总体思路是在资金面边际恶化的背景下降低组合市盈率。本基金将持续关注以下几类股票:1.ROE高于同行,利润具备稳步增长潜力且估值可能仍有提升空间的细分龙头;2.前期已调整的成长板块龙头;3.动态估值30倍以下,质地优良,股价仍处于相对底部的中小盘股票。总体来看,本基金四季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展望2018年,我们对市场整体并不悲观。从盈利面看,A股市场整体盈利增速有望延续,保持较高水平,原因在于:第一,经济韧性较强,增速换挡或已经完成,大的风险如地方债务、资本外流等已平稳过渡,新经济蓬勃发展;第二,上市公司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不论是融资环境还是监管环境都有利于大中型企业。从资金面看,在去杠杆背景下,资金继续维持紧平衡,但长端利率已升至较高水平,和当前经济潜在增速不匹配,继续上行空间小;因市场利率已经大幅上升,房价和影子银行已经得到控制,再上调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由于盈利增长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保险、外资、银行理财等机构资金仍有继续加配权益资产的可能性。潜在的风险包括:1.CPI上行,加之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产生进一步收紧预期;2.金融体系去杠杆带来短期的流动性冲击,利率继续上行;3.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下行。
2017年4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分化走势,上证综指下跌0.97%,沪深300指数上涨5.45%,上证50指数上涨7.48%,创业板指下跌5.50%、中小板指下跌0.42%。分行业看,食品饮料、家电行业分别上涨15.98%、11.44%,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表现相对较弱的行业是有色、计算机、国防军工,分别下跌10.03%、10.16%、11.03%。造成这种分化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利率中枢上移、金融监管加强所带来的龙头股价值重估。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随后国内央行分别上调7天、28天逆回购和2880亿MLF利率各5个基点,市场资金面维持偏紧的格局。 本基金在四季度配置的保险、地产、5G、家电、化工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电子、汽车等行业则拖累了基金净值。 展望2018年1季度,我们预计中国经济整体将呈现较强的韧性,海外经济的复苏有利于出口,物价中枢上移但通胀保持温和,企业盈利仍会维持较好的水平;从资金面看,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有望增加,并且随着A股加入MSCI,海外投资者可能增加A股配置,整体环境相对利好股票资产。板块方面,在大金融、大消费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部分盈利改善的周期性行业、产业革命相关的成长行业的关注度,在选股上重视盈利和估值的匹配性,通过持有质地优秀、业绩持续增长、估值具备优势的个股,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增值。
2017年四季度,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物价相对平稳,经济回落速度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在新旧经济的交替中,中国经济展现出相当的韧性。金融市场表现上,债券市场继续疲软,对经济悲观预期的一次性调整叠加对资管新规的担忧,引发债市连续几轮大幅调整,权益市场也由于资管新规、增值税政策兑现等影响出调整。从经济数据来看,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小幅下滑,消费平稳,出口稍有回落,由于环保限产等措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虽有下降,但全年来说表现较好。从需求端来看,汽车消费小幅下滑,地产销售小幅回暖。从全年经济数据来看,2017年经济企稳的重要贡献力量在于地产投资好于预期和出口强力反弹。房地产投资主要受益于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政策的影响,基建投资在2017年发力较好,2018年可能有所回落。消费表现基本平稳,表现出相当的韧性。美国、欧洲PMI改善明显,特朗普税改逐渐落地,市场对后期经济预期提高,美国国债长端收益率也在上升过程中。 四季度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触及4.0%,10年期国开债最高触及5.0%。信用债表现相对好于利率债,估值的提升带来了部分买盘的关注。 四季度本基金继续保持了适中杠杆、中短久期的策略。市场调整到目前的位置其配置价值已现,后续政策面的波动还需要继续观察。 四季度权益市场大幅调整,转债市场发行逐渐放量,转债出现了转股溢价率和正股双杀的局面。12月出现了部分转债上市破发的现象,市场情绪较为低落,但部分转债已具备投资价值。四季度本基金逐渐提高了转债投资比例。 展望2018年一季度,经济韧性犹在,通胀预期可能有所增加,资管新规可能逐渐落地。从12月金融工作会议来看,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为避免由于监管快速执行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的时间可能逐渐拉长。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量大概率下行,银行负债成本可能先升后降。从基本面来看,债券市场已出现超跌,后续转暖的时间可能还需要观察,尤其需要关注监管政策的影响。站在目前的时点上,我们认为对债券市场无需过度悲观。 本基金将坚持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原则,未来一个季度保持适中流动性,适当提高久期,优选个券,把握大类资产机会。
四季度市场先扬后抑,国庆后市场在定向降准和外盘强劲的刺激下延续三季度涨势,在大蓝筹带动下,大盘创下3400点的年内新高;十一月上旬后,在金融监管不断深化、债券市场波动、10年国债利率屡创新高、美国减税法案的通过强化加息预期、年末资金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陷入持续调整,最终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下跌1.2%和4.5%。从结构看,中大盘表现较好,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7.0%和5.1%,而创业板综指和中证1000指数则分别下跌9.4%和10.5%。从行业看,消费板块一枝独秀,食品饮料、家电和医药行业涨幅排名前三,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在资金追求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估值切换提前到来;二是随着10月经济数据疲弱,三季度强势的周期板块大幅调整,资金有调仓需求。另外,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石化板块也涨幅明显。其次,金融板块和地产板块由于机构配置相对不足并具备估值优势,在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防御价值凸显,在四季度整体实现正收益,而以有色为代表的强周期板块以及以计算机行业为代表的高估值成长板块在四季度表现最差。 本基金在四季度的仓位保持在80%以上。从持仓结构来看,本基金倾向于均衡配置,自下而上选股,着重考察个股业绩增长与估值的匹配情况,在周期板块中主要关注竞争格局较好的中游行业,如建材、化工等,以及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金融、交运和公用事业等,在消费板块中主要关注白酒、家电和家居,而在成长板块中主要关注以电子和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四季度本基金增持的行业主要包括石化、银行和地产等,减持的行业主要包括偏成长的电子和汽车等,总体思路是在资金面边际恶化的背景下降低组合市盈率。本基金将持续关注以下几类股票:1.ROE高于同行,利润具备稳步增长潜力且估值可能仍有提升空间的细分龙头;2.前期已调整的成长板块龙头;3.动态估值30倍以下,质地优良,股价仍处于相对底部的中小盘股票。总体来看,本基金四季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展望2018年,我们对市场整体并不悲观。从盈利面看,A股市场整体盈利增速有望延续,保持较高水平,原因在于:第一,经济韧性较强,增速换挡或已经完成,大的风险如地方债务、资本外流等已平稳过渡,新经济蓬勃发展;第二,上市公司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不论是融资环境还是监管环境都有利于大中型企业。从资金面看,在去杠杆背景下,资金继续维持紧平衡,但长端利率已升至较高水平,和当前经济潜在增速不匹配,继续上行空间小;因市场利率已经大幅上升,房价和影子银行已经得到控制,再上调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由于盈利增长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保险、外资、银行理财等机构资金仍有继续加配权益资产的可能性。潜在的风险包括:1.CPI上行,加之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产生进一步收紧预期;2.金融体系去杠杆带来短期的流动性冲击,利率继续上行;3.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下行。
2017年4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分化走势,上证综指下跌0.97%,沪深300指数上涨5.45%,上证50指数上涨7.48%,创业板指下跌5.50%、中小板指下跌0.42%。分行业看,食品饮料、家电行业分别上涨15.98%、11.44%,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表现相对较弱的行业是有色、计算机、国防军工,分别下跌10.03%、10.16%、11.03%。造成这种分化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利率中枢上移、金融监管加强所带来的龙头价值重估。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随后国内央行分别上调7天、28天逆回购和2880亿MLF利率各5个基点,市场资金面维持偏紧的格局。 本基金在四季度配置的保险、地产、5G、家电、化工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电子、汽车等行业则拖累了基金净值。 展望2018年1季度,我们预计中国经济整体将呈现较强的韧性,海外经济的复苏有利于出口,物价中枢上移但通胀保持温和,企业盈利仍会维持较好的水平;从资金面看,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有望增加,并且随着A股加入MSCI,海外投资者可能增加A股配置,整体环境相对利好股票资产。板块方面,在大金融、大消费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部分盈利改善的周期性行业、产业革命相关的成长行业的关注度,在选股上重视盈利和估值的匹配性,通过持有质地优秀、业绩持续增长、估值具备优势的个股,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增值。
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采用均衡化的操作思路,在成长股、价值股和周期股中精选优质的龙头公司个股进行配置。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本基金的股票仓位为77.08%,未配置债券资产。 2017年四季度,A股市场的表现较前期有所转弱,整体呈现震荡调整的走势。一方面,市场资金向龙头个股集中的趋势仍在;另一方面,在年终获利回吐和金融监管等因素作用下,市场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同时,没有业绩支撑的高估值股票继续回落。四季度,本基金的股票仓位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仓位向行业龙头进行集中,并尝试用部分仓位对结构性行情进行把握。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本基金仍将采取适度均衡、精选个股的投资策略,重点将集中在三大方向:第一,着力于寻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和个股,特别关注消费升级、新能源汽车、科教文卫、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治疗等领域;第二,关注周期行业;第三,关注以效率增进为目标的国企改革相关标的。 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脱虚入实”、“金融稳定”和降杠杆的政策方向。展望2018年一季度,价值蓝筹的市场风格或将持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持续性可能会超出市场的预期,而目前市场对相关周期板块的估值包含了较多悲观预期,基于以上预期差,我们将持续对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予以关注。
2017年四季度,风格分化的市场行情依然延续,代表大盘蓝筹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7.04%和5.07%,代表中小盘成长股票的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下跌5.34%和6.12%。其中创业板指全年下跌10.67%,最近两年累计下跌35.42%;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21.78%,并于年底站稳4000点以上,且与2015年股市大幅调整后的最低点相比已经累计上涨42.88%。此外,从个股层面来看,2017年A股上涨的股票只有590只,下跌的股票数量则达到了2438只,其中处于中位数的股票下跌幅度更是达到了24%。高度分化的市场行情给强调分散化投资的量化基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以实际兑现业绩作为选股支撑的白马、蓝筹策略则在2017年斩获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截至目前,我国经济在地产和基建领域仍承受一定压力,但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明显缓解,以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动力保持较高的景气度。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和企业盈利的改善意味着未来制造业投资仍存在改善的空间。资金层面,持续的金融监管导致金融体系内部资金的创造能力受到挤压,银行体系投向非银系统的资金规模减少以及表外融资渠道受限都是影响M2增速的重要原因,而社融更多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受金融监管影响较小,因此可以观察到M2和社融增速差距逐渐扩大。总体来看,未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同时监管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国内资金面和跨境资本流动都有望更加有序。 截止四季度末,我们坚持按照既定的量化模型进行选股,维持中等偏高的仓位,保持风格稳定,在中小盘成长股票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净值同步下滑。未来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步修复,投资者视野或将不仅仅集中在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蓝筹股上,前期被错杀的优质成长股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审视,而其中一大批尚处于历史估值洼地的、极具增长潜质的股票更有望逐渐迎来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