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经过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上半年的调整,与大盘蓝筹股相比,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如何?
王大鹏:医药板块2011年动态市盈率约26倍,绝对估值水平处于较低位置,明显低于历史平均估值水平,幅度大约为25%。横向来看,医药股的估值溢价率接近100%,已经较年初高点降低了约30个百分点,溢价率明显降低。很多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在30%以上的公司,2011年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低于30倍,从长期角度看,很多优质医药公司已经具有投资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在此前的基本药物的招标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包括唯低价中标的现象,随着“蜀中事件”的爆发,对于未来基本药物招标有何影响?哪些企业会受益?
王大鹏:“蜀中事件”反映出唯价格论的基本药物招标模式存在问题。为保障药品质量,预计招标中唯价格论的做法将得到遏制。近期的上海基本药物招标已体现出这一政策方向,较之其他省份的基药招标模式,上海的基药招标采用了定量综合评价,评标要素由质量、信誉与服务、价格三方面组成,从根本上避免了单纯价格的恶性竞争。目前基药招标中唯价格论的做法如果能得到改变,将促进基本药物放量,预计独家品种生产企业将受益。
证券时报记者: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在医药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未来哪些公司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随着新版GMP认证的推进,哪些公司会受益?
王大鹏:医药企业的上游是中药材企业和化工企业,下游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和零售药店。从上游产业链来看,人工成本上涨、中医中药及食品保健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将使中药材价格上涨成为长期趋势,看好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下游产业链中,公立医院改革将深化,民营医疗机构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看好相关公司。
新版GMP认证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高,生产车间建设标准高的大企业可能受益,同时,制药装备生产企业和消毒灭菌设备生产企业将受益。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一个长期现象,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医保体制改革的推进,未来对于医药股的操作思路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王大鹏:长期看好医疗行业,看好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以及家庭用医疗器械、保健品生产企业。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据统计,老年人的平均医药卫生费用支出是其他人口平均数的6至7倍。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己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老龄化浪潮是长期看好中国医药(600056,股吧)行业的重要理由。
城镇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谱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率随之提高,从而带来医疗需求的增长。另外,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家庭用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