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基金

大摩深证300指数增强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71231

时间:2017-12-31

2017中国经济在消费托底及出口、基建和新经济拉动下,经济韧性较强,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加速复苏,全球贸易也出现了强劲的反弹,全球贸易复苏也为2017年贸易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流动性方面,虽然一些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所转向,但总体而言,全球利率依然维持绝对低位,流动性充足,经济强增长和市场低利率催生了2017年全球股市大牛。2018年美联储开启缩表及渐进加息的模式,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四大央行的货币将整体呈紧缩态势,长期推动收益率上行。 本基金主要通过量化模型作为投资交易决策的依据,通过科学的量化模型研究体系、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量化投资执行制度跟踪指数控制跟踪误差,争取获得超额收益。本基金投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指数复制部分”,完全跟踪指数;二是“指数内增强部分”,精选指数内成分股,力争获得超额收益;三是“个股增强部分”,该部分通过量化模型精选成分外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其中第一第二部分资产占基金净值比例不低于80%,三部分股票合计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90%-95%。 2017年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杆影响下,大盘走势低迷,4-5月沪深300下跌5.1%;下半年在业绩推动下,大盘震荡上行,沪深300指数全年收益21.38%。市场风格分化较为严重,龙头白马股主导行情走势。资金面上,金融去杠杆延续,流动性保持紧平衡。2018年国家货币政策基调仍然延续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要求稳中求进,保持稳健中性,预计该基调将贯穿全年。 虽然监管仍然以防风险为主,但优质权益类资产已具备配置价值,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2018年一季度,本基金将在跟踪基准指数的同时,继续采用量化因子选股策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通过科学的量化模型研究体系、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组合的跟踪误差和投资限制进行控制。本基金将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力争超越基准,取得超额收益。

回顾2017年四季度,市场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以家电和白酒为代表的价值蓝筹股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在政府去地产库存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的地产销售大幅回暖,带动了相关家电的销售;同时,在地产产业链景气好转等多个因素的驱动下,国内的经济景气度维持较高水平,客观上促进了白酒的热销。 本基金四季度对组合进行了一些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股票仓位基本保持稳定。本基金采取了以下个股调整思路:1) 受到苹果手机和国产手机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影响,消费电子相关个股的业绩有可能低于预期,本基金因而减持了消费电子板块的个股;2)由于传统汽车的销售总体较为低迷,本基金降低了汽车零部件相关个股的配置;3)本基金增持了受到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的半导体行业,以及库存处于低位、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较高的地产行业。 我们对于后市的展望是:预计宏观经济未来总体保持平稳,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总体向好。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金融去杠杆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可能会给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看,监管工作将平稳有序进行,因此对于流动性的看法不必过于悲观。未来经济和流动性都将以稳为主,本基金将保持适当仓位,通过优选个股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本基金将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并寻求结构性投资机会。在资产配置方面,本基金将根据市场估值水平调整股票持仓的中枢水平,以逆向投资思维调整仓位。本基金将重点关注以下个股的投资机会:1)业务前景和行业格局良好、公司竞争力强、内生增长强劲的优秀公司;2)财务健康和业绩增长稳定的行业龙头;3)产业或企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预期成长性好的景气行业中的优秀公司;4)市场阶段性预期偏低的低估值板块。

2017年四季度,风格分化的市场行情依然延续,代表大盘蓝筹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7.04%和5.07%,代表中小盘成长股票的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下跌5.34%和6.12%。其中创业板指全年下跌10.67%,最近两年累计下跌35.42%;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21.78%,并于年底站稳4000点以上,且与2015年股市大幅调整后的最低点相比已经累计上涨42.88%。此外,从个股层面来看,2017年A股上涨的股票只有590只,下跌的股票数量则达到了2438只,其中处于中位数的股票下跌幅度更是达到了24%。高度分化的市场行情给强调分散化投资的量化基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以实际兑现业绩作为选股支撑的白马、蓝筹策略则在2017年斩获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截至目前,我国经济在地产和基建领域仍承受一定压力,但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明显缓解,以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动力保持较高的景气度。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和企业盈利的改善意味着未来制造业投资仍存在改善的空间。资金层面,持续的金融监管导致金融体系内部资金的创造能力受到挤压,银行体系投向非银系统的资金规模减少以及表外融资渠道受限都是影响M2增速的重要原因,而社融更多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受金融监管影响较小,因此可以观察到M2和社融增速差距逐渐扩大。总体来看,未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同时监管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国内资金面和跨境资本流动都有望更加有序。 截止四季度末,我们坚持按照既定的量化模型进行选股,维持中等偏高的仓位,保持风格稳定,基金净值在四季度微幅上涨,但鉴于市场风格仍集中在白马、周期等少数股票中,对强调高度分散的量化选股模型依然不利,因此模型仍未获取超额收益。未来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步修复,投资者视野或将不仅仅集中在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少数蓝筹股中,前期被错杀的优质股票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审视,而其中一大批尚处于历史估值洼地的、极具增长潜质的股票更有望逐渐迎来投资机会。

进入四季度以来,经济高频数据开始回落但韧性依旧存在。11月的高频数据中,电厂耗煤和高炉开工率均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游地产成交面积出现下降,汽车、家电销售也出现了回落。金融数据来看,新增信贷超预期,超出了季节性特征,主要是中长期企业贷款明显增多。当前经济韧性仍然较强,企业端中长期贷款数据较好,反映实体企业融资需求仍较为稳健,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 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于12月底加息,并小幅上调了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加息点阵图显示2018年加息次数在3次左右。与此同时,英国和欧元区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海外对通胀的担忧逐渐增长。 国内市场方面,从资金面来看,美联储加息后,央行仅在货币政策中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BP,在年末资金季节性上行的背景下,此举更多反映了央行被动确认的意味,并无主动收紧。同时,四季度公开市场净投放量扩大,加上央行启动临时准备金制度,四季度整体而言资金面维持紧平衡。 近期监管政策频繁推出,包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等。随着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的正式出台,部分机构的资产调整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显现;同时,从监管细则可以看出,流动性管理是政策部门的高度关注区域。无论是同业管理还是流动性监管,未来监管都将高度关注金融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在强监管的背景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和边际调整,流动性宽松短期内很难出现。 四季度债券市场在“严监管+货币稳健中性”的政策组合拳下,经历连续调整。从10月至11月中旬,政策性金融债的下跌超出国债,除了基本面具有韧性外,更多的是因为配置型资金不足,投资者情绪脆弱,交易盘止损出局。而从中债托管数据来看,券商、基金对利率债进行了减持。11月中旬至12月底,美联储在对通胀的担忧中弱势加息,央行仅随行就市小幅上调操作利率,并扩大净投放,对国内资金面及债市影响不大,债市维持窄幅震荡。 四季度本基金持续采用票息策略。在具体操作中增加持有短久期中高票息债券,整体仓位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展望2018年,“严监管 + 货币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大概率延续,金融机构应更加注重负债管理。同时经济基本面的韧性较强,融资需求下行速度也可能相对较慢,债市调整或仍未结束。另外,通胀预期逐渐抬升,供给侧改革持续、环保税开征、大宗商品中原油和铜均出现了一定的价格上涨,中下游产品(如航空、啤酒、挖掘机)也出现了一定的提价行为。如果通胀持续抬升,债市或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对于股市而言,经济窄幅振荡格局中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性行情,我们将关注具有确定性盈利和成长机会的个股。 本基金将坚持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原则,未来一个季度保持组合流动性,特别重视信用风险的防范,在此基础上择机把握大类资产机会。

进入四季度以来,经济高频数据开始回落但韧性依旧存在。11月的高频数据中,电厂耗煤和高炉开工率均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游地产成交面积出现下降,汽车、家电销售也出现了回落。金融数据来看,新增信贷超预期,超出了季节性特征,主要是中长期企业贷款明显增多。当前经济韧性仍然较强,企业端中长期贷款数据较好,反映实体企业融资需求仍较为稳健,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 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于12月底加息,并小幅上调了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加息点阵图显示2018年加息次数在3次左右。与此同时,英国和欧元区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海外对通胀的担忧逐渐增长。 国内市场方面,从资金面来看,美联储加息后,央行仅在货币政策中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BP,在年末资金季节性上行的背景下,此举更多反映了央行被动确认的意味,并无主动收紧。同时,四季度公开市场净投放量扩大,加上央行启动临时准备金制度,四季度整体而言资金面维持紧平衡。 近期监管政策频繁推出,包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等。随着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的正式出台,部分机构的资产调整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显现;同时,从监管细则可以看出,流动性管理是政策部门的高度关注区域。无论是同业管理还是流动性监管,未来监管都将高度关注金融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在强监管的背景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和边际调整,流动性宽松短期内很难出现。 四季度债券市场在“严监管+货币稳健中性”的政策组合拳下,经历连续调整。从10月至11月中旬,政策性金融债的下跌超出国债,除了基本面具有韧性外,更多的是因为配置型资金不足,投资者情绪脆弱,交易盘止损出局。而从中债托管数据来看,券商、基金对利率债进行了减持。11月中旬至12月底,美联储在对通胀的担忧中弱势加息,央行仅随行就市小幅上调操作利率,并扩大净投放,对国内资金面及债市影响不大,债市维持窄幅震荡。 四季度本基金持续采用票息策略。在具体操作中增加持有短久期中高票息债券,整体仓位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展望2018年,“严监管 + 货币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大概率延续,金融机构应更加注重负债管理。同时经济基本面的韧性较强,融资需求下行速度也可能相对较慢,债市调整或仍未结束。另外,通胀预期逐渐抬升,供给侧改革持续、环保税开征、大宗商品中原油和铜均出现了一定的价格上涨,中下游产品(如航空、啤酒、挖掘机)也出现了一定的提价行为。如果通胀持续抬升,债市或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对于股市而言,经济窄幅振荡格局中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性行情,我们将关注具有确定性盈利和成长机会的个股。 本基金将坚持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原则,未来一个季度保持组合流动性,特别重视信用风险的防范,在此基础上择机把握大类资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