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于4月探底,5、6月边际回升。通胀方面,除能源外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带动PPI下行,同时伴随着上游利润向中下游转移;猪肉价格小幅抬升,叠加前期高企的PPI逐渐向CPI传导,CPI整体温和上行;实体方面,生产、消费均在4月探底,5月边际改善,其中消费受到明显冲击,5月仍为负增长;地产在民企违约和疫情影响下收缩明显,5月降至-4%,6月有所改善;出口4月探底后,5月在供应链修复的推动下反弹明显;社融方面,在疫情冲击以及3月的信贷冲量后,4月信贷收缩明显,社融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至10.2%,5月社融尽管回升明显,但结构不佳,票据和短贷冲量,居民中长期贷款疲弱,M2和M1的差值继续扩大,反映出供给端资金充裕,但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低,6月地方专项债放量、信贷修复有望继续带动社融回升。整体而言,疫情对供给和需求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打断了2月原本的复苏势头,疫情冲击后,供应端的修复相对需求端更快,向后看,经济依然面临需求端的压力,政策仍将谋划增量举措,带动基建等领域发力,为经济托底。 ??二季度央行上缴利润、减税退费等举措带来财政净投放增加,央行维稳态度明显,资金面宽松。在资金宽松的预期下,市场采用套息策略增厚收益,回购量明显增加,也进一步导致短端利率位于低位水平,长端则在宽信用的预期与经济疲弱的现实相互作用中持续窄幅波动。 ??二季度本基金保持中等的久期和仓位,管理好流动性风险。展望未来一个季度,经济从疫情冲击中逐渐走出,叠加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市场的焦点转向增量政策和经济动能的修复情况。增量政策方面,6月30日,国常会提出新增发行3000亿专项建设金融债,这一举措既缓解了财政收支的压力,也为后续宽信用提供了新的抓手,但目前政策力度对7月以后处于回落趋势的社融提振幅度预计有限,向后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叠加边际放松的防疫政策,形成合力托底经济;在通胀和海外加息掣肘下,总量型的政策预计出台较为谨慎。三季度经济大概率会较二季度有明显修复,但仍受制于地产、消费等方面的压力,复苏的斜率预计有限,债市难改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