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弱化,外需偏强,内需弱,投资有韧性、消费萎靡。经济的结构问题突出,限电限产对经济的扰动凸显,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涨,挤压下游企业盈利,拖累企业生产经营。国内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呈点状爆发,?8月公布的经济数据,社零大幅走弱,消费持续承压,社零两年平均增速为1.5%,其中餐饮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下挫至-5.8%。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亮点来自制造业,在出口高景气以及货币政策发力下,单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6.1%,前值2.8%,不过在上游涨价和能耗双控的夹击下,制造业投资仍面临较大压力。8月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1.7%,基建发力仍未兑现。地产端,投资增速升至5.1%,但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两年平均增速同比负增长进一步扩大。失业率上来看,未见进一步恶化,8月调查失业率为5.1%,持平前值。我们认为短期的经济增长读数,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在转型的背景下在所难免,如果理解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那么对于现阶段的经济下行就不必过于悲观,对托底经济的政策也不宜有过于乐观的期待。虽然8月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特别是在消费和服务等领域,但失业率并未进一步恶化,民生可视为容忍经济下行的底线,所以在不出现进一步恶化的前提下,预计托底经济的逆周期政策也相对温和。 ??债市在季度初受全面降准的消息提振,收益率快速下行,8月以来市场情绪有所降温,利率债以震荡行情为主。信用债市场受民营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持续发酵,信用利差走扩,特别是中低等级,以3年AA企业债为例,收益率以基本回到二季度末水平。 ??展望四季度的债券市场,美联储年内宣布Taper的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叠加中美利差维持高位,海外货币政策转向对国内的影响有限。国内面临信用未起,经济未稳的宏观环境,预计政策发力偏温和,以托底为主。通胀的走向更为关键,供给约束的限制未消,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下,PPI居高难下,随着时间推移,PPI向CPI传导的风险值得警惕。在这样一个经济增长趋弱、结构性通胀的宏观环境下,货币政策面临考验,也难以大幅放松。信用市场上,信用环境的变化在地产等个别行业来看仍较为缓慢,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信用风险仍处在初步暴露的过程中,对其保持高度关注。因此要精选信用债品种,避免信用风险。 ??本基金将坚持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原则,保持组合流动性和久期的灵活调整,并特别重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防范。在此基础上择机把握大类资产的波段性机会。 ??
2021年三季度市场整体呈现一定回调。上证指数下跌1.31%,沪深300指数下跌8.73%,创业板指下跌1.95%。三季度市场出现调整,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房地产行业某些企业出现债务风险背景下,市场对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分歧增加;2.部分投资者在观察到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后,预期其他部分行业也会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 ??细分行业表现分化较大。煤炭、钢铁、有色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表现突出,消费者服务、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表现疲软。主要原因有:1.部分周期行业的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推动行业盈利持续向上;2.光伏行业的增长确定性更加被市场认可;3.部分投资者预计大消费行业会受到更多的政策监管,企业端盈利能力受到削弱。 ??本基金在三季度核心配置在医药行业,理由是今年医药政策较为缓和,政策压力不大,盈利端表现较为稳定。医药行业在三季度回调较多,核心原因是部分投资者担心医药作为重要民生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多监管措施,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受损。但我们预计,中国的医疗行业改革有较完整的顶层设计,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带量采购、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到未来的按病种付费等,都较充分的被市场认知,出现大幅偏离预期的监管措施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认为医药行业仍值得坚守。 ??展望四季度,考虑到医药行业拥有长远的成长空间,三季度又有较充分的回调,预计医药行业仍有投资机会。在板块内部,CXO行业明后年预计仍有较强劲的增长,面临的是估值问题,所以基金会在CXO内部选择增长与估值相对匹配的个股进行基础配置。另外,会适当增持明年景气度较今年更好、估值相对较低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