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我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资本市场也是面临全新的挑战。经济在疫情后复苏情况很好,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四、五月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4.4%,迅速转正并较三月大幅反弹。四、五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分别为-10.3%、-6.3%,也较上月改善明显,基建和制造业增速分别为较上月明显改善,但五月末制造业投资-14.8%,还处于较低水平。而地产恢复较快,四、五月分别达到-3.3%和-0.3%的增速。PMI二季度表现亮眼,逐步走高,六月制造业PMI达到50.9, PMI生产指数保持较高水平,产成品库存下降,原材料库存上升,体现出二季度制造业恢复较好。通胀短期回落,四、五月CPI与PPI都是下行,CPI为3.3%和2.4%,下行趋势明显,但年中出现洪水可能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压力。PPI四、五月为-3.1%和-3.7%,但六月油价快速反弹可能带来未来PPI修复。二季度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回归常态,银行间流动性较一季度收紧。 二季度本基金以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投资为主,积极进行杠杆和久期的调整。二季度组合久期保持在中高水平,杠杆率保持较高。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注重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把控,偏重高等级国企等信用债配置。 展望三季度的债券市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回归常态,从央行的表述来看,疫情风险正在逐渐消退,对增长有信心,目前阶段更注重防风险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因此,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短端利率可能维持在2%左右的位置。从经济走势来看,疫情后的变化呈现结构分化,餐饮、娱乐、旅游等消费行业长期受到压制,但工业生产恢复较快,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回升较多,经济呈现生产热,需求弱的现状。疫情后,经济回升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但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经济常态化的中枢位置不容易确定。另外,海外不确定性因素更大,疫情还在上升阶段,疫苗的效果也难以预测。因此,中长期经济基本面显得迷茫,对债券市场的指引不强。上半年社融增长较快,但利率回调后,债券发行受到影响,货币直达性效果可能不如预期的理想。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经济压力的再次出现,这可能是未来市场出现预期差的点。目前债券市场已经回调30BP以上,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但资金利率相比去年还是有明显的下降。相对来讲,债券目前水平仍有配置价值。 本基金将坚持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原则,保持组合流动性和久期的灵活调整,并特别重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防范。在此基础上择机把握大类资产的波段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