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雷志勇:AI投资将更注重基本面,军工、风电等高端制造或迎景气反转

来源:中国基金报 发布日期:2025-04-21

4月以来,A股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步企稳。结构性行情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科技板块依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雷志勇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在政策“组合拳”的呵护下逐步消化外部冲击,情绪也逐步修复。基于对科技产业的长期跟踪和深度分析,他认为,今年TMT中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高端制造中的国防军工和风电等板块的景气度较优。而针对备受关注的AI板块,他预计板块表现将回归基本面,重点跟踪标的的业绩或产品落地情况。

回调释放风险

A股长期前景相对乐观

谈及财报季叠加海外政策扰动下的 A 股行情,雷志勇认为,前期 “春季躁动” 行情部分板块涨幅较大,进入4月,随着一季报窗口期来临,叠加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引发市场大幅震荡,市场信心与风险偏好下行,市场整体有所回调。

不过,雷志勇对后续 A 股市场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他分析,一方面,贸易战并非新鲜事物,2018 - 2019 年市场也曾经历,此次下跌主要是市场回调需求与利空事件叠加所致,随着外部事件冲击逐步缓解,绩优股和符合新兴产业趋势的优质公司,在股价跌至估值低位后,往往会迎来修复。

他进一步解释,对 A 股市场相对偏乐观主要基于三点原因:其一,自去年 9 月起,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资本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其二,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其三,产业的催化和进展令人期待,像 AI 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等领域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雷志勇强调,海外关税政策带来的扰动可能是阶段性的。“过往经验表明,许多优质公司在经历关税考验后,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其本身的竞争力。”

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科技板块的影响,雷志勇分析,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带来系统性影响。短期内,由于相关税率和品类尚未明确,科技板块尤其是出口方向估值会承压。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出口产品凭借先发优势和高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依然具备较强竞争力。

“从产业和市场层面来看,若中国能保持工程师红利、维持产品创新与产业链完整,贸易关税不会影响整体产品的竞争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国内不断补足技术短板(比如半导体先进制程),资本市场中长期估值反而将随之提升。”他说。

海外关税加征使海外相关业务受阻,雷志勇认为,国内内循环确定性较高, 如国产AI算力需求、国防军工、信创等部分行业受影响较小,部分细分板块或将在国家加大投入中受益。

密切跟踪产业趋势

寻找景气上行、估值合理的标的

在科技投资领域,雷志勇以其出色的业绩和独到的产业投资视角备受关注。回顾 2024 年取得的佳绩,雷志勇坦言:“去年成绩固然不错,但已成为过去。今年,我们将继续秉持‘投研一体化’的融合研究模式,持续筛选景气度良好且估值合理的板块,兼顾确定性与成长性,这一框架是具备可持续性的。”

在摩根士丹利基金内部,依据投资领域划分成成长组、消费组、周期组,每组组长由基金经理担任,工位布局也按组设置,这使得组内交流及时且充分。雷志勇指出,随着科技产业升级,单一行业研究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跨行业协作成为趋势。以成长组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就需要汽车、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多领域研究员协同。

雷志勇强调,团队注重高频跟踪、对比成长板块内各行业趋势与景气度变化。成长组每周都会分析行业上周股价波动、成因和产业事件,展望未来基本面,这为基金经理筛选出边际变化更大、即将迎来产业拐点的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选股时,他注重寻找具有护城河的企业,他介绍,“这类企业在产业链中具备影响产业链的能力,如拥有行业定价权,而且产业上下游对其评价也会较高。此外,管理团队是公司的灵魂,需要重点考察其是否具备长期战略定力,以及拥抱新兴技术的能力。基金经理还需寻找估值层面的护城河,在景气上行的行业中,精准定位估值合理的标的,把握好买点和卖点。”

科技投资的波动性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雷志勇认为波动是资本市场的固有现象,没有股票或指数能持续单边上涨而不回调。应对波动的关键在于聚焦股票基本面和行业景气度。“我们要规避的是股价回撤后一蹶不振的情况。只有所选产业趋势和个股基本面经得住考验,股价在受到系统性风险冲击回撤后才有可能重新上涨,甚至再创佳绩。”

雷志勇拟挂帅的新基金大摩景气智选混合正在发行中。据介绍,这只新基金投资范围涵盖港股,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占股票资产的 0 - 50%。整体策略是精选高景气行业及个股,基于当前市场研判,看好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产业链、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

针对港股市场,雷志勇表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低配状态有望扭转,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港股资产吸引力增强,海外资金有望重新流入,港股估值或将迎来修复;部分港股科技股龙头目前估值具备吸引力,在市场企稳之后,基本面优质的个股发展空间和潜力将得到展现。他介绍,在港股市场的研判上,也将发挥全球金融机构的优势,借鉴摩根士丹利更全面的国际视角以及更前瞻的科技创新领域投研经验。

“从我们的跟踪来看,今年人工智能产业链仍将维持高景气,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加速,高速率光模块迭代加快,大模型演进下推理侧计算需求上行。AI 应用也将迎来从 0 1 的突破。此外,风电领域招标量和装机量快速增长,有望迎来景气反转。国防军工板块处于订单和收入确认拐点,随着 ‘十四五’ 收官,积压订单将落地,业绩有望快速增长。”他介绍。

AI投资需更注重基本面

业绩及产品落地更关键

今年AI和机器人是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投资热点。而在去年,雷志勇凭借对AI算力板块的准确判断和较好的节奏把握,取得了亮眼的投资业绩。

站在当前,雷志勇认为,需结合市场风格判断 AI 产业链各环节的表现前景。在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时,AI 应用方向有望继续抬升估值;反之,国产算力会展现防御性,取得超额收益。基于今年市场面临外部关税冲击的不确定性风险,他看好算力方向中成长性持续较好且拥有业绩支撑的公司。

“今年必须有业绩支持或产品落地,这是我们选股的前提。”雷志勇补充道,“无论是算力板块、应用板块、机器人板块,都要为以基本面为支撑。今年我的选股思路主要关注三方面:首先,今年的业绩要维持增长;其次,需要有AI产品或订单落地;再次,公司战略层面需要拥抱AI,积极提升自身运营能力和产品吸引力。”

雷志勇认为,国产算力链景气度及确定性都可能优于海外算力链。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已规划10个国家级算力枢纽、12个数据中心集群,总投资超4000亿元,加上国内互联网巨头和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支持,国产算力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都将充分受益于国产AI基建周期。

AI应用方面,雷志勇表示,国内 AI 应用正加速从技术突破转向场景落地,在政策支持、算力基建和行业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形成 “大模型+垂直场景”的融合创新格局。展望未来三年,他预计AI 应用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行业大模型加速落地,如智谱 GLM-4 在教育、金融的定制化方案;二是AI 智能体从工具向自主决策演进,Manus 的任务分解能力将重构企业服务流程;三是合规技术与 AI 深度融合,隐私计算、数据标签化等技术成为刚需。将重点关注政务智能化、医疗精准诊断、生成式营销、国产算力生态等赛道,这些领域已形成“政策-技术-场景”的闭环,具备规模化落地条件。

谈及备受关注的机器人板块,雷志勇指出,该领域想象空间非常大,不过在当前处于产品打磨和试点阶段,在他看来,目前投资机器人更倾向选择传统产业链中份额高、估值合理的公司,这类公司主业具备自身的产业逻辑,能够为股价带来一定的安全边际,即便机器人短期热潮退去,其市值也有主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