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员手记:关税药品影响分析

来源:基金视窗 作者:研究管理部 潘海洋 发布日期:2025-04-08

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关税政策。其中对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额外10%的基准关税。对于重点贸易伙伴,与美国逆差较大的部分国家及地区加征特定关税,例如对中国加征34%(此前已加20%)、泰国加征36%、对越南加征46%等。由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和美国处在谈判之中,暂时不在本次名单之内,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商品继续获得豁免。4月4日,中国发布多项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包括针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等。相较而言,医药方面整体影响较小,药品获得绝大多数的豁免,包括(1)绝大部分药品制剂:各类化药制剂和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2)原料药:维生素类、氨基酸类、激素类、抗生素、抗感染类等;(3)植物提取物:芸香苷及其衍生物、除芸香苷及其衍生物外的天然或合成的苷类及其盐、醚、酯及其他衍生物和其他植物质着色料及制品。此次豁免与上次301关税的豁免类似,反映了药品在关税方面的特殊性与敏感性,尤其是在美国医疗成本高企的背景下。

从药品产业价值链条看,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到制剂,全球呈现高度全球化分工的态势,当前API、中间体等产业链价值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国家,制剂产能主要在欧洲区域,这是多年产业竞争迁移形成的格局,靠关税等因素逆转难度较大。此外从价值占比看,中间体、API占终端制剂比例在小个位数水平,终端药企通过小幅提价可以充分消化成本端的影响,因此关税整体看对我国的药品供应链影响较小,同时制剂端关税从美国豁免机制看整体呈现谨慎态度。

若中国对等反制关税在不豁免药品、科研试剂的情况下落地,可能加大对于国产替代的预期。国内科研试剂整体还是由外资占据,除了本地化生产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来自于进口,在进口药品、科研产品等成本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需求方处于成本考虑可能加速国产替代,利于国产药企及科研试剂等发展。当然药品方面由于医保支付等价格约束,关税转嫁的难度较大,由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对全球医药巨头都具备较强吸引力,若MNC不愿意放弃市场,又面临医保支付对关税加价的约束,可能会加速美国MNC等在国内本地化生产,形成全球区域分割生产及分割销售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