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人工智能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主要来源于行业巨头在大模型、云计算等方面的大规模投入所带来对算力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 以GPU、光模块等为代表的算力公司业绩从去年到今年迎来了长达四个到六个季度的高速增长。在经历了这样的高速增长后,市场中对于人工智能板块的投资逐渐出现了一些分歧或担忧:
1、AI的高增速要结束了吗?
第一个担忧来源于有部分投资者担心,本轮云厂商对算力需求的高增速结束后,整个AI板块的景气度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算力产业的技术端方面来看,算力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正在加快,光模块从100G迭代到400G用了3年,但是从800G到1.6T的迭代预计只需要2年,未来的迭代时间可能会更短。其次,下游供给端方面,近期的公开信息也显示,台积电和英伟达的业绩展望到2026年需求依然向好。
而在云厂商对算力的需求上,虽然不会像过去一样达到30%或50%的增速,但其整体的需求仍然是稳定或上行的。近期行业巨头的相关业绩信息也体现出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带来了正面的反馈,谷歌最新一季的业绩增速远超预期,受益于AI的推动,其云计算业务和广告业务客户满意度均得到大幅提升,并吸引到了更多订单。而且,随着OpenAI推出新大模型“草莓”,聚焦在推理能力的提升,对算力又提出了新需求,或形成新的驱动。整体来看,目前在可跟踪的行业里,算力产业的景气度依然排在前列。
此外,虽然云计算巨头们对AI的投入增速会出现下降,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更多的其他行业巨头们正在增加对AI的投入,用以增强客户服务、提升产品体验等,因此从整体来看,AI板块的景气度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各行各业对AI算力的需求依然会维持增长的态势。
2、AI出现泡沫化了吗?
投资者关注的另一焦点是当前AI板块的估值是否出现了泡沫化的迹象。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横向与其他产业处于景气上行周期时的估值对比,历史上电动车,新能源在业绩上行景气周期时,对应第二年的估值PE都在30倍到40倍甚至更高。目前国内算力行业龙头公司对应2025年的估值,万得一致预期不到30倍,并不算贵。
纵向比较TMT行业的估值来看,在当时景气上行的4G/5G创新周期,相关光模块、PCB等行业龙头对应第二年的估值为35倍甚至接近40倍,而人工智能引领的可能是一轮更大的科技浪潮,其估值并未达到当时的估值水平。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担心主要是由于过去两年行业大幅上涨且涨幅远远领先其他行业后带来的恐高情绪,如果接下来行业有新的催化或爆款应用出现,这些情绪可能就会得到缓解。评判行业估值的合理性还需基于对人工智能产业趋势的判断,这个趋势目前来看并没有结束,也没有被证伪,所以当前以算力为代表的AI板块估值依然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