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OpenAI发布ChatGPT现象级AI产品后,AI持续火爆,我们也看到海内外各大厂商加大投资,进行算力军备竞赛。各大厂积极采购芯片,建设AI数据中心训练各自的大模型。而整个过程从芯片制造,模型训练、到最后AI应用都非常耗电,所以个人认为电力是未来支撑AI的血液。
我们也可以从AI界CEO们的言行中看出端倪: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个人最大投资就在核聚变领域;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到,两年内市场将由“缺硅”变为“缺电”,而这可能阻碍AI的发展。
具体到公司数据来看,台积电每年的用电量超过200亿度,据德勤预计到2025年,仅台积电一家公司就将占中国台湾整体能源消耗12.5%。以谷歌在2021年的18.3 TWh耗电量来计算,当时AI占了谷歌整体耗电量的10%~15%,在谷歌全面实施AI搜索之后,其AI耗电量最高可能达到27.4 TWh,接近爱尔兰一整年所使用的电力。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人口红利消退的过程,经济也相应在一定程度上承压。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逐步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新质生产力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理念,为求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迁移;同时鼓励我国企业出海,电力设备行业就是其中的重点。
在电力设备行业,我国企业出海具备明显优势。技术方面,光伏产业在高效晶硅电池技术、组件制造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储能行业在电池技术、能量管理系统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本方面,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技术创新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完整的产业链也是我们出海的一大优势,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等方面都能有更好的把控。我国已经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构建了多元化且清洁的能源供应系统。近年来,中国的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约75%,电池片占约80%,硅片更是占到了约90%。光伏已经成为我国继煤炭之后的第二大电源,取代了水电。
从投资机会来看,短期而言,光伏和储能行业2023年产生了较大幅度回撤,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海外市场库存持续去化,需求回暖;同时产业链价格已在底部,国内企业的过剩产能加速出清,市场担忧的产能过剩和未来盈利能力下滑问题将得到改善。从周期角度看,新能源行业已接近行业底部,下一步行业有望迎来拐点,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有望迎来量利齐升和市场信心回升后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