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专栏:从粮食安全到种业振兴

来源:基金视窗 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 司巍 发布日期:2021-12-14

12月8日上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主席提出了“那粮食怎么办”的问题,“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

最高领导人如此强调粮食安全,这不是第一次。实际上,从2020年疫情开始,全球粮食供给出现波动,我们就将粮食安全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同时政策也开始密集出台。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农业领域内容,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2021 年 2月 21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农业现代化。同时,3 月 4 日“两会”召开,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到了今年下半年,种业相关政策接连推出。2021年7月9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8月《种子法》修正草案公布,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12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

可以推测,过不了多久,转基因这项1996年就在全球开始商业化的农业技术,终于可以开始应用到中国的玉米和大豆种植中。根据统计,自1996年批准转基因生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累计达到400多亿亩,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我国对于转基因的态度过去一直是“大胆研发、谨慎推广”,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确保粮食安全,除了守住耕地面积红线和机械化提高效率,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是关键手段。我国的种业现状可以用“大而不强”四个字来形容,行业门槛低,参与者众多,长期停留在低水平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跟国际种业巨头差距较大。以玉米种子的集中度来看,美国前5名市占率之和超过70%,而中国只有14%。转基因技术在中国正式商用,首先将提升行业的参与门槛,配合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我国种业的龙头公司就可以进入到利润提升和增加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中。不但能够提升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未来还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跟种业巨头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