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以港股和中概股为代表的海外中资股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走势,2月中之前,在南下资金推动下港股大幅上扬,一度领先各大市场。而2月中旬后,在美债利率快速上行诱发的全球动荡中开始回调,随后叠加反垄断在内的多重政策因素连续打压,特别是7月教育等板块强监管下港股和中概股进一步破位下行,目前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垫底。拆解驱动力后,我们发现其盈利基本持平,主要是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偏好回落所致。
九月份,我们预计市场仍将呈现振荡走势。海外中资股经过大幅下跌,释放了部分风险,有反弹的动力,但反转尚需时间消化政策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国家连续出台多个行业政策,特别是针对教育和滴滴的政策较为严厉,超过了市场的预期,对于海外资金的风险偏好有较大打击。而美国收紧中概股IPO也将中美在资本市场上的博弈明朗化,未来中美需要时间将就此开展对话和谈判。而海外资金在政策未明朗之前会保持观望,且不排除继续减配MSCI中国,而这一部分主要对应海外中资股。另一方面随着8月中报期的过去,基本面数据的披露告一段落,投资人将根据中报各公司的业绩以及展望重新审视持仓,并据此进行新一轮的平衡的调整,从而加剧板块间和个股的波动。
而后续海外中资市场特别是港股,即将迎来流动性考验,即美联储QE减量。参考2013年Taper经验,美国距离就业缺口修复至64%左右还需5-6个月,即明年年初,因此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更可能是QE正式减量的时间点,因此8月27日的Jackson Hole央行年会,9月,11月和12月议息会美联储可能暗示QE减量,特别8月底和9月底两次会议从影响预期的角度更为关键。而根据以往经验,其预期阶段比实施阶段对资产价格冲击更大,如2013年美联储意外暗示削减QE对各类资产价格均造成了较大冲击。我们预计美联储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已在提前和市场沟通,总体冲击不及2013年,但仍将短期扰动市场。新兴市场更依赖于美国流动性的外溢,将迎来流动考验,而港股相对海外流动性的依赖高于A股,应此所受冲击会高于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