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篇,给正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沉重一击。金融市场也随即进入了大幅波动的时间段,避险情绪快速上扬。
从国内经济来看,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严格的隔离措施对1-2月经济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冲击。2月全国制造业PMI大幅回落至35.7%,创历史新低。 近两周国内疫情整体趋稳,政策目标也逐渐转向防疫与经济两手抓。然而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全球避险需求上升。目前复工尚未全部恢复,境外疫情进一步发酵,短期经济尚未看到拐点,但冲击最大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后面需要关注复工进展及需求恢复的情况。
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定调更加积极。2月以来央行总量和定向措施不断,MLF、LPR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定向支持疫情防控及小微企业复工生产。预期后续财政政策配套新基建会大幅发力,货币政策可能更有针对性,在保持总量宽裕的同时,避免“大水漫灌”带来后患。
从债市表现来看,市场避险情绪集中爆发,中美国债收益率都快速下行。春节前后几个工作日,中国长端利率债下行近30bp,信用债市场抢筹频现。一级认购热情高涨,利率快速下行,市场供需两旺。资产端非标资产供给稀缺,传统的国企、城投、地产融资需求下降,高性价比资产供给稀缺。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增加了对中国债券的主动增持力度。美债10年期收益率从2月初1.80%左右迅速下行至目前的1.13%,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以极快的速度创了历史新低。
全球主要市场都在以类经济危机的形式定价本次疫情。然而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美债连续突破前期低点更多的源于大家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全球金融市场正在隐含悲观预期,后续疫情实际演绎程度等是重要的预期差来源。国内所处的疫情阶段有所不同,市场情绪走过最悲观阶段,后续将接受经济现实挑战,宽信用也正在进行。国内利率二次探底有望延续,空间上,十年期国债下探2.7%的目标实现在即,能否顺利突破2016年低点的关键在于全球经济放缓程度。此次疫情带来部分企业经营延缓,财务恶化,过分下沉资质也非明智之选。而在负债端,相比于2019年,机构规模扩张,负债成本偏高仍旧未改,随着疫情的爆发,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成为债市重要的催化剂。长端下行仍需要短端融资利率进一步下行。站在当前时点上,我们认为中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风险收益比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