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正在逐渐进化成为类似手机的智能终端,而自动驾驶系统开始成为改善汽车座舱体验的重要配置。特斯拉的风靡说明消费者对汽车智能驾驶领域需求潜力巨大,且具备强烈消费意愿。从本届CES2020国际消费电子展来看,智能驾驶领域吸引了大量媒体聚焦,智能汽车领域参展厂商居于第二位。例如索尼凭概念车Vision-S跨界挺进汽车业,亚马逊、腾讯等科技巨头进军汽车业等。在5G技术落地的催化下,将推动自动驾驶系统性能大大提升。
自动驾驶是指通过电脑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总共分为L0-L5六个等级,其中L2为部分自动化,汽车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实现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主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限速识别等功能;L3为条件自动化,即汽车在特定驾驶场景下可以完成高速巡航、拥堵巡航等功能。2018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此外,还提及了一个更高目标:“到2020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依此可见智能驾驶时代到来的必要性。我们预计未来4年(2020-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20%以上,智能驾驶乘用车的渗透率也将由2018年的30%上升至2020年的61%。
自动驾驶需要车辆智能零部件感知层、决策层与执行层协同作用,收集并处理环境信息及车内信息来优化智能驾驶控制。感知模块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决策层更偏软件,通过反映回来的信息制定出最适合的控制策略。执行层主要由电子制动、电子驱动以及电子转向三个部分构成。另外,自动驾驶还需要高精度地图、车联网、5G的技术环境支持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现阶段,国内外厂商不断技术创新加速行业布局,国外龙头起步早、技术实力强具备领先优势;国内初创自主品牌实力不俗加速追赶,逐步实现智能驾驶车型的量产。近期上汽集团与Mobieleye合作推进全球实时高精地图、美团和法雷奥合作研制无人配送车、广汽携手伟世通、腾讯和高通合作打造的量产座舱域控制器,车企与科技企业跨界合作尽显协同效应。
从传统汽车行业来看,国内自主品牌如广汽乘用车、吉利、领克、长安、上汽、北汽都已经推出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计划,与此同时,通用、福特、丰田等海外中级车型也开始在中国进入L2级别的“备战”。在L3级量产搭载方面,已开始有少量量产车型面市。而特斯拉计划2020年就推出L3产品,紧跟时代科技的潮流并争做领跑者。预计不久的未来在城市内部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