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三)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证券,规范资本市场秩序,摩根士丹利基金积极响应号召,推出以“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为主题的系列策划。我们收集了一些非法案例,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中值得警惕的经验教训。
案例一:
范大爷在电视上看到某股评节目,股评"专家"称"要想免费获取涨停股票,赶快拨打节目下方的热线电话"。范大爷拨打了该热线电话,电话那头的小姐非常热情地介绍了该公司炒股的骄人业绩以及跟着公司专家炒股可以达到的收益,声称只要交纳会员费后,就能为其推荐涨停股票。范大爷抵挡不了该公司持续不断的电话攻势,想先交几千元碰碰运气,于是给该公司汇了4000元会费,刚开始,公司推荐的股票确实像预测的一样连拉两个涨停,但没想到从第3天开始便一路下跌,比自己操作亏得更厉害。至此范大爷才知道可能上当受骗了。
案例剖析:不法分子发布"免费荐股"广告的目的就是诱骗投资者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在获取投资者的联系方式之后便展开强有力的电话攻势,反复向投资者推荐股票,骗取服务费。
案例借鉴:投资者不可轻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以及夸大以往荐股业绩、直接或变相承诺收益、公开招收会员的非法证券节目和广告,不要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
案例二:
投资者吴大叔接到某投资管理公司的电话,称公司是专门从事股票研究的机构,现在推出一种新的理财产品,无需缴纳会员费,只需将自己的证券账户号码及交易密码告诉业务员,由公司组织专家团队为其操作,公司保证客户资金安全,且保证客户至少不会"赔本"。随后该公司给吴大叔发来合同样本。吴大叔想反正也没交服务费,银行密码在自己手中,资金也很安全,于是决定试一下。但是,在随后的操作过程中,吴大叔的股票账户并没有像公司宣称的那样出现迅速升值,而是在短短一周内已亏损严重。吴大叔恍然大悟,赶紧终止合作并将情况反映到监管部门。经查,该公司未经证监会批准,以约定盈利分成的方式代客理财,非法从事证券经营活动,最终被依法取缔。
案例剖析:该投资公司未经批准非法从事证券业务,以"无需缴纳会员费"为诱饵,直接代替客户操作,并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损失做出承诺。
案例借鉴:"约定利润分成"的方式属于违法违规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要自觉远离此类违法证券活动。况且即使委托相关业务也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投资者一定要拒绝接受全权委托。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为投资者教育服务材料,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净值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前,应参考专业意见,详细阅读基金合同等相关法律文件,并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测算的数据、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等同于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投资承诺或担保。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 (中国) 有限公司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