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那只虫子——投资,从众还是特立独行?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沿上摆放一些毛毛虫,让他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并在离花盆周围不到20cm的地方布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科学家眼看着它们一直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的行走……一天过后,仍然不知疲倦的爬着,没有一只虫子离开队伍。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最终精疲力竭,全部死亡了。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布尔写了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他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看完上面的故事,大家可能也就明白了它要讲的道理是“从众心理”的害处。在很多时候,人们天生趋于追求一种安全感,因此“随大流”的状态就不鲜见。对于用小虫子做的实验,人们可以摇摇头就过去了,但如果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出现这种盲从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本不该有的损失,到时候恐怕就不是摇摇头那么简单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曾经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显示,中国投资者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短线操作、从众行为和处置效应。而从众行为又往往是导致短线操作的始作俑者。也许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计划的比较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预想的稍有不同便开始盲目跟风,导致了损失。当今,仍有不少投资者乐于短线跟风频繁操作,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至今仍未解套,导致血本无归。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2006年A股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盲目从众、短线投机所致。这些毛毛虫的做法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或者处于这种状态的边缘,这也是对准备进入股市、基金市场等投资领域的人们的警示。
毛毛虫爬行般的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成为了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毛毛虫错过了可口的松针直到最后连生命都没有了,投资者错过了获取收益的机会,甚至在股市上撞的头破血流,元气大伤。而同时这样的毛毛虫越多,越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趋之若鹜,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因此,为了避免成为“永不懈怠”的毛毛虫,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尤其对于新入市投资者,不能一味的跟风,而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尽快成熟。并做到多看,多思考,像“股神”巴菲特一样,崇尚理性的价值投资。他一直强调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不要追逐市场热点。牛市来了,要知道并非投资任何股票都能够赚钱,跌了,也不必太过于慌乱,在股市眼花缭乱的上涨中,需要更多去研究所投资股票的质量。
毛毛虫实验后续的故事是法布尔后来法伯把其中一个毛毛虫拿开,使其原来的环出现一个缺口,结果是在缺口头一个的毛毛虫自动地离开花盆边缘,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松针。在实际的投资中,是需要靠我们自己思考的,不会有“法布尔”之手帮我们看到缺口。在不远处就有诱人而不难得到的收益,但关键是,你是不是那一只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