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债市有所回暖。本月央行呵护市场的态度自上月起已初现端倪,11月30日,央行意外投放2000亿中期借贷便利(MLF)。12月16日,央行再次大量投放MLF9500亿元。在政策的呵护下,十二月资金价格中枢继续有所下降,R007和DR007月均值分别为2.34%和1.99%,较上月均值分别下行28BP和30BP。1年期AAA银行主体同业存单的到期收益率月均值为3.11%,自六月份以来首次实现下行。利率债在利好的刺激下整体下行,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35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11BP。高等级信用债本月走势也较强,交易所五年期AAA公司债估值下行了26个BP至3.80%水平。12月9日,11月的金融数据率先公布,社融存量规模增速略有放缓。随后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在较强的复苏轨道上。大宗商品价格在供需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创出近年来的历史新高,十二月以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最高上涨至2654点,环比涨幅10.52%,后在海外疫情的加剧下有所回落。本月债市的定价对于更直接的政策信号的反应灵敏,但基本面变化中出口强劲、地产韧性较强、工业品价格涨幅的扩大也制约了长债的反弹空间。
十一月的信用冲击延续到了十二月,并影响了当月的信用债融资,十二月信用债融资较为惨淡,仍将成为社融的拖累项。随着中央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精神的落实,十二月市场关注的各大主体在债务到期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未发生实质的偿债问题。本月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中关于债务问题的表述以及已经发生违约主体的种种行动表明,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蔓延的短期焦虑可以有所缓解,至少可以更加理性。
展望未来的一个月,国内经济复苏仍在持续,十二月底公布的当月制造业PMI数据和服务业PMI数据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良好态势。十二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同比增速连续数月回落,但仍保持20%以上较高的绝对水平。从资金和政策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与“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的态度是一致的。放眼海外市场,疫情的发展、各国的应对均将对外需带来一定的扰动。
整体而言,12月份债市在资金面宽松的呵护下迎来反弹,但政策退出的缓步进行、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市场看多的空间。我们对于境内债券配置价值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利差的走阔,我们也将关注部分信用品种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