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震荡下行,主要指数普跌。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周涨跌幅分别为-3.21%、-3.48%、-3.95%和-1.58%。行业方面仅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消费者服务和煤炭行业小幅上涨,表现相对较弱的行业分别为非银金融、传媒、交通运输、家电和通信。从交易量来看,Wind全A交易额较前一周小幅回落,主题上软饮料、白酒、发电设备及餐饮旅游表现较好。
宏观经济方面,12月9日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13.6%,弱于前期的13.7%,是今年以来首次下滑。伴随国内疫情的控制以及经济的持续修复,前期宽松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早在市场预期之内,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11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攀升至10%,创下34个月新高。M2货币供应也超预期,同比增长10.7%。M1-M2同比继续缩窄,反映企业和居民存款持续活期化,企业和居民的需求较为强劲,意味着宏观经济保持较高的活力,经济仍处于修复上行通道。
上周股市在没有明显利空冲击下出现较大的调整,或因临近年底考核,部分机构兑现收益的诉求上行,短期可能给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制,但上述博弈性因素难以形成趋势性的影响。配置上,从经济基本面与宏观流动性趋势来看,仍可坚守对顺周期行业的布局,中短期主要集中布局金融、可选消费以及部分周期品。中长期看,内需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是主方向,代表新经济的消费和科技是未来市场的主线。